他给朱德、叶剑英当过秘书,曾任外交部长,官至副总理,活了98岁
引言
中国崛起是大势所趋,过去那个任人宰割的弱国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复兴的新中国。当国家实力强大的时候,不仅体现在经济方面,而且体现在外交方面。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国家的国际地位越来越高,话语权越来越重,任何国家都不敢再像过去那样,随意支配我们的命运。而在新中国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众多外交先驱的努力不容忽视,其中就包括前副总理黄华。
01
其实,黄华最初并不是外事工作者,他是普通的机要秘书。抗日战争时期,黄华是朱德的秘书,主要负责政治方面的工作,但由于他擅长外语,当时我党领导机关在延安地区,吸引了很多外国记者前来访问,朱德是他们争先报道的对象,黄华就临时充当翻译和沟通人员。
任何人的能力都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不断地努力和学习,黄华的工作能力越来越强,外交能力也逐渐显现出来。抗战结束后,为了更好地发展党的事业,组织上成立了很多新部门,其中就包括新闻处,叶剑英负责相关工作,黄华调任叶剑英的秘书。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更快地和世界各国建立联系,尤其是吸引华侨回归,我国把外事工作摆在和经济发展相同的地位,由周总理亲自负责,陈毅担任副手。因为黄华有长时间参与外事工作的经历,就被调到外交部任职,从此正式踏上了外交官之路。
02
黄华出生在贫苦家庭,不过父母都属于思想比较开明的人,非常看重子女的教育问题。黄华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并主动学习先进思想和理念,逐渐产生了对革命的信心。16岁那年,黄华前往东北上大学,并在那里进一步接触到共产主义。
可惜好景不长,随着日军侵占东北,黄华没办法继续学业,他只好转入燕京大学读书。那个时候,北平的学生们经常自发组织爱国运动,黄华踊跃参与,还凭借优异的表现,成为学生会主席,逐渐被我党发现,并于23岁那年加入共产党。
离开大学校园的时候,黄华已是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在上级的安排下前往陕北地区,后来担任斯诺先生的翻译官。虽然抗日战争期间,黄华没有上战场,但却在外交和新闻工作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能力也得到了党组织的高度认可。
03
朝鲜战争期间,黄华担任过我方谈判代表,还多次跟随周恩来参加国际外交活动。进入60年代,随着我国不断和非洲国家建交,为了更好地发展中非关系,黄华受命前往加纳出任大使,并在6年后担任埃及大使,为我国和非洲国家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70年代初期,黄华参与了著名的尼克松访华计划,为中美关系的正常化付出了巨大努力。我国在联合国取得合法席位的那段时间里,黄华也是中国代表团的重要成员,私下里做了很多工作,只不过外界很难注意到。
随着我国外交事业迎来辉煌时期,黄华的重要性越来越高,特别是涉及港澳回归问题的时候,黄华态度强硬,积极斡旋,为日后正式收复两地打下了基础。1976年,黄华就任外交部部长,继续凭借自己的睿智和果敢,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贡献力量。
结语
黄华67岁那年被提拔担任副总理,仍然主管外事工作,虽然年事已高,但他认真的态度从未改变,为我国迈入新时代后的外交发展,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退休之后的黄华仍然关注着外交新闻,经常提出宝贵的建议,直到2010年去世,享年98岁。
黄华简历
黄华(1913年1月25日-2010年11月24日),曾用名王汝梅。河北磁县人,中国外交家,燕京大学毕业,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2年秋,黄华同志考入燕京大学经济系。
1935年5月,当选为燕京大学学生会执行委员会主席。同年秋,参加中国民族武装自卫会,后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6年1月,黄华同志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担任中共北平市学生联合会党团书记,学生联合会主席。同年6月,经中共北平市委同意,他担任美国进步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翻译,陪同其秘密赴陕北苏区采访。在陕北苏区,参加了红一方面军的征战行动。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同年11月,被分配到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红军总部工作,任后方司令部秘书兼英文翻译。1937年8月,进入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学习。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1937年11月,黄华同志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干事,负责接待和培训来自全国各地进步青年的工作。
1941年6月,到中共中央军委工作,任朱德同志政治秘书。同年10月,兼任中共中央海外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参与党的对外交往的各项工作。1944年6月,他参加接待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同年7月,为接待美军驻延安观察组,中共中央军委成立外事组,他任外事组成员、翻译科科长、联络科科长。
1946年1月到北平,任北平军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叶剑英同志秘书、代表团新闻处处长。
1947年3月,再次担任朱德同志政治秘书,跟随由刘少奇、朱德同志组成的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向华北转移。同年7月进驻西柏坡,随即参加了全国土地工作会议和晋察冀土地工作会议,任晋察冀阜平(王快区)土改工作组组长,中共中央青年委员会委员。
1949年1月,他奉调天津,任天津军管会外侨事务处处长。后调任中共南京市委委员、南京市军管会外事处处长,参与接管国民党政府外交部,负责处理有关对外事务。同年10月,任上海军管会外侨事务处处长,为解决涉外工商业劳资纠纷等做了大量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黄华同志长期从事外交工作。在周恩来同志、陈毅同志的直接领导下,他多次参加新中国重大外交活动,为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953年调入外交部,先后任朝鲜停战政治谈判中方代表和外交部西欧非洲司司长等职务。1954年4月和1955年8月,随周恩来同志出席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万隆)会议,任中国代表团顾问和发言人。1958年8月,任华沙中美大使级会谈中方顾问。
1960年8月,黄华同志任中国驻加纳共和国首任特命全权大使。1966年3月,任驻阿拉伯联合共和国(埃及)特命全权大使。任职期间,他大力开展工作,广交朋友,促进了中加、中埃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增进了中加、中埃人民友谊。他还率团访问了坦噶尼喀(今坦桑尼亚)、达荷美(今贝宁)、毛里求斯和刚果(布)等非洲国家,为增进中非人民之间相互了解、推动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建交做了大量的工作。
1971年7月,黄华同志任中央三人小组成员,在周恩来同志的直接领导下,参加接待秘密来访的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为打开中美建交大门作出了贡献。随后,黄华同志任中国首任驻加拿大特命全权大使。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的提案后,黄华同志于同年11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席大会的代表团副团长和首任常驻联合国及安全理事会代表。
1976年12月黄华同志任外交部部长,1980年9月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1982年5月任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部长。
1979年随邓小平同志访问美国。1982年与美国国务卿黑格签署“八一七公报”。1982年11月,黄华同志作为中国政府特使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的葬礼并同苏联外长会谈,成为中苏关系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1983年6月,黄华同志当选为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黄华同志曾先后担任中国福利会主席、宋庆龄基金会主席,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会长、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会长和中国长城学会会长,积极从事国际友好交流活动,增进了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和理解。
黄华同志是中共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中央委员,在中共十三大上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常委。
2010年11月24日,黄华同志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康乾配资-康乾配资官网-苏州股票配资公司-正规股票配资官网入口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